close

undefined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第一部庶民視角的二戰前後日本生活史

作者/小熊英二

戰爭的個人回憶錄除了具影響力的知名人物所著以外,一般民眾留下的記錄有《安妮日記》等作品。

但軸心國日本的部分雖在各類小說、電視劇及電影中曾描述一般民眾如何被戰爭影響,顛沛流離,但作品仍有個故事主線,但《活著回來的男人》單純描寫日本兵小熊謙二(作者小熊英二的父親)從出生至今的生活。除了小熊謙二本人自述的部分外,作者佐以大量歷史資料,包含法律制度、教育、戰況、經濟等層面,構築出當時平民生活的處境。

《活著回來的男人》書名取得很有力,不禁讓人眼前出現英雄片男主角從戰場上勝利離開(後面可能還帶有爆炸場面),但本書作者則強調自己的父親是個極其平凡的小人物,並無英雄般的勇氣與毅力,他作做的行為與選擇都是所有人都可能採取的行動。作者希望比起讚揚一個人的行動,更重要的是把這種可能性擴散到更多人身上。

不過,我覺得除了書中謙二的行為與選擇都是當下一般人會採取的行動以外,謙二家中的遭遇也是那個年代所有家庭會遇到的事情,即使讀過後很難想像,甚至會覺得這不是命運作弄人嗎?但作者以數據告訴我們很多人都面臨一樣的苦痛與不停流轉。

謙二家第一個小孩出生後一個月夭折,母親隨後生下五名小孩,隨後過勞去世,大哥在即將成人前因結核病亡,半工半讀很爭氣的二哥也在二十一歲就腦瘤英年早逝,大姐隨後也染結核病玉殞,家中只剩一名男丁謙二被徵召到了中國,就在終戰前二年。謙二從未上場打過仗,日本投降後沒多久即被蘇聯軍當作戰俘帶到西伯利亞勞動拓荒,然而,即使幸運地存活下來被遣返回日本,也因為自己曾到過西伯利亞,被視為與共產黨有關係,難以回到原本的職位。戰後的日本,他像個石子在各種職業裡打滾,但都待不久,還染上了結核病,住院五年療養,期間開刀失去半個肺(開刀完刀後還是發現結核菌,無法全癒出院,而開刀當年的隔一年,不用開刀的治療法便普及開來),戰勝病魔出院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體育用品業務的職業生活才漸漸好轉。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後期才被徵召跟在學期常看國際新聞的關係,謙二看待戰爭的想法很弘觀,就算被抓到西伯利亞,也不會貿然批評蘇聯,只描述真的看過的情況,像蘇聯婦女會給戰俘吃麵包,當時蘇聯國民家中也很窮困,戰俘的生活條件很差,時常有戰俘死去,作者補充當時蘇聯讓戰俘勞動的成本甚至入不敷出。

謙二回國試著聯絡當年在戰俘營死去的同伴親人、協助韓籍日本兵聲討賠償,參加戰友會,聲援國際特赦組織等等但也是生活穩定後才有辦法做出這方面的行動,剛回國的謙二光是要找工作就自身難保了,而且二戰剛結束,就算跟同樣有上戰場的人對談,也很少聊到相關的事,跟無經驗的人來說更不用提了,謙二自述「因為就算說再多了,他們也無法理解。」

謙二覺得在結核醫院療養的時期是一生最難熬的時期,因為,在西伯利亞時也不好過,但至少還有個「回國」的希望,而生病的謙二,因為病前也沒有個好工作,肺又只剩一半,就算病好了也難找工作,對未來茫然沒有展望,讓他覺得最痛苦。

有些官兵在戰場上艱難困苦,猶如地獄的情況,因為還有「回家」這個希望,還能抱著希望活了下來,返國後卻無法融入社會(像謙二一樣被視為與共產黨有關係)、或是有國籍認同問題(台灣人當日本兵回台後發現台灣被國民黨接管,如許昭榮李光輝 等人的事情),回家後反而無法獲得平靜的生活,也有人因而早逝。

此段讀來特別有感觸,比對最後一句作者(兒子)問謙二,對人來說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

 「希望吧。只要還有希望,人就活得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icloud 的頭像
    amicloud

    A CAT's BRAIN

    ami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